 
                            
課程緣起:
還記得在實習醫學生的時間,到放射腫瘤科見習時,看到一位大腸直腸癌的病患,疼痛的連輪椅都坐不住的被推進診間,心中冒出一個想法,西方醫學這麼發達,怎麼病人還會這麼痛苦。在這個心念發想下,柯尚志醫師的【遠絡醫學】剛好在那時到台灣推廣,我也成了第一個尚未拿到醫師執照就進入遠絡醫學高級班學習的學員。在有了遠絡醫學的基礎後,才轉而學習傳統中醫經絡學,從【倪海廈-人紀】系列課程開始,逐步地閱讀中醫經典書籍,在搭配上從林兩傳醫師及余星明師傅那邊獲得的肌筋膜系統的概念,逐步建構自己對經絡學的理解。
受法規限制,西醫師沒有取得一定資格下,無法用針來治療病患。所以自然而然,治療的器具上,開始時只能使用徒手或使用按壓棒來刺激穴點。而後開始嘗試運用各種【光、電、磁】的儀器(如:經皮電刺激器、雷射針灸、磁鐵等)來進行治療,而有了不同的治療思維。因此,本課程很適合做為經絡學的入門課程,也非常適合無法使用針來對病人進行治療的各位醫師、治療師、整復師,以及相關想要自學經絡的學員。
課程目標:
1.瞭解經絡及肌筋膜架構。  
2.瞭解經絡間的關係。  
3.學習如何針對常見病症進行思考與治療。  
4.瞭解並運用【光、電、磁力】等自然力量的器材來進行經絡治療。  
5.能瞭解並知道經絡治療的可能效果與限制。
核心特色:
●除了穴道【點】的概念,多了經絡【線】的思維來深入疾病與穴道治療。 
●每集5-15分鐘聚焦各種主題,不重記憶,強調理解與思考。 
●以症狀作為開始,西醫解剖生理為輔助,逐步拆解各種可能病因。 
●工具涵蓋:按棒/電刺激器/雷射筆/磁鐵。 
●搭配西醫流行病學來簡介病症。
模組一:基礎概念速成(3大段落)
1.「經絡是什麼?」(預計14集) 
   ●包含12經絡簡介與科學化解釋經絡現象。 
2.肌筋膜系統簡介 (預計10集) 
   ●肌筋膜線的簡介與經絡關係。 
3.非針刺工具運用原理及簡介 (預計8集) 
   ●按棒 
   ●電刺激 
   ●雷射 
   ●磁鐵
模組二:常見疼痛(預計16集)
1.偏頭痛 
2.後頸痛 
3.側頸痛 
4.肩膀僵硬 
5.肩部(旋轉肌)疼痛 
6.膏肓痛 
7.網球肘 
8.高爾夫球肘 
9.腕隧道症候群 
10.媽媽手 
11.下背痛 
12.臀肌肌群相關 
13.膝關節痛 
14.髂俓束症候群 
15.小腿抽筋 
16.足底筋膜炎
模組三:內科常見症狀篇(預計10集)
1.眼睛疲勞 
2.失眠 
3.鼻塞、過敏性鼻炎 
4.頭暈 
5.胃食道逆流 
6.胃痙攣、噁心嘔吐 
7.經痛及婦科疾病 
8.頻尿 
9.下肢水腫 
10. 慢性疲勞
模組四:複雜問題(預計3集)
1.中風後復建 
2.脊椎損傷 
3.虛弱
模組五:學習經絡之後(預計5集)




